Hello World

又部署了一个新的博客!

这个流程从十年前大学时期开始,就已经断断续续重复过好多遍了。在万网注册域名的时候偶然看见了以前的操作记录,第一个域名注册在 15 年 8 月末,也就是大二刚开学的时候,我用这个域名部署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客。

那个时期的我对折腾身边的一切都乐此不疲 —— 给手机刷入不同的第三方固件、给笔记本安装各种 Linux 发行版和黑苹果、搜罗各个地区的廉价 VPS 搭建 SS 节点。

博客自然也是我折腾的一部分,最开始是跟着 WordPress 一键部署教程,搭建了第一个博客。我还记得部署完成后,在浏览器键入域名,敲下回车,看见成功渲染出内容后那份按捺不住的激动。

后来我发现了更加轻量的 Typecho,再后来是静态博客 HEXO 还有 Jekyll。静态博客部署完了评论系统当然也不能少,我把当时所知道的评论系统,包括多说 / 网易云跟帖 / Disqus 什么的全都尝试过一遍,期间学完计网,还用 epoll 写过一个简单的 WebServer 来替换服务器上的 Nginx。

但相比于博客本身,折腾博客的过程里所用到的工具和背后的技术对我来说吸引力更大,所以没有能够持续输出,也没有留下太多的内容,现在回过头看看还是有些可惜。

部署动机 #

这一次搭建博客的契机是最近刚入手了群晖,家里的宽带又没有公网 IP,所以准备入手一台云服务器跑 frp 做内网穿透。出于访问速度的考虑,最初的选择是阿里云地理位置最近的机房。

用国内的服务就需要备案,备案就得有个地方展示备案号,思来想去还是部署个博客吧。

由于备案需要一定时间,又恰逢五一非工作日,这个博客暂时跑在阿里云轻量应用香港服务器上,后续再迁移回内地服务器。

博客选型 #

这一次还是选了 Hugo,一是足够简单和熟悉,本地渲染完静态页面后 push 到服务器上就完成发布了;另外,阿里云低配服务器的磁盘 IO 性能堪忧,跑个 MySQL 在上面着实是有些为难它了。

评论系统选择了 giscus,一个基于 Github Discussion 运作的评论系统,只需要把这段代码嵌入到文章最后就可以完成接入。

<script src="https://giscus.app/client.js"
        data-repo="[在此输入仓库]"
        data-repo-id="[在此输入仓库 ID]"
        data-category="[在此输入分类名]"
        data-category-id="[在此输入分类 ID]"
        data-mapping="pathname"
        data-strict="0"
        data-reactions-enabled="1"
        data-emit-metadata="0"
        data-input-position="bottom"
        data-theme="preferred_color_scheme"
        data-lang="zh-CN"
        crossorigin="anonymous"
        async>
</script>

博客用的主题 typo 目前还不支持通过 Hugo 配置引入 giscus,已经向作者提交了 PR。

我最近才发现,工作上的项目里一直在用的 viper 库,竟然和 Hugo 一样也是 spf13 这个老哥写的,世界线就这么产生了奇妙的交错。

作为这个博客的第一篇文章,就先写到这儿吧,下一篇可能会是折腾群晖的过程记录。